现场展览
部分作品展示・美术专业
油画方向
作者:万晓昆
导师:张彬
《生活札记》以笔者的第一视角进行绘画。画面采用非焦点透视的复合结构,前景的锐利三角暗示日常生活中的逻辑推演,背景交错的网格如同社交媒体的数字牢笼。这些时空碎片在二维平面上形成四维折叠,恰似当代女性在多重社会角色中跳转的生存常态。
作者:孟凡珂
导师:黄海燕
这幅作品捕捉青春特有的矛盾与诗意。旨在表达作者对青春的留恋,画面中交叠的人物象征稍纵即逝的年华,刻意留白的构图邀请观者代入自己的记忆。青春在此并非甜腻的赞歌,暖色系的基底始终托住整个画面,但隐喻青春的双重性:既是沉重的自我建构,又是轻盈的即兴飞翔。这件作品最终呈现的,不是结论而是提问:当我们谈论青春时,是在怀念真实的存在,还是怀念那些尚未被命名的可能?
作者:徐淑敏
导师:王东兵
《雪颂玄冬》表现了童年时期梦中的一次场景,是一幅以雪景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借鉴了陈和西老先生的水油分离的打底技法,运用了紫色等冷色调和细腻的笔触以及喷漆等材料,描绘出了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注重对画面房子和色彩的处理,力求让画面呈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感,试图通过油画的层次感和厚重感、通过冬日雪景的宁静与壮美传达对童年时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臧浩邦
导师:王东兵
《说文》中提到:“团,圆也。”无论是“团”字还是“圆”字,都有着团聚、团结、圆满、完整之意。石榴又有着团圆有爱,富贵兴旺之意。伟大的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在这幅画面中绘画了其中的七个,从左到右分别是身着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土家族、鄂温克族、德昂族、塔塔尔族、水族服饰的中国传统瓷娃娃。她们围着一个巨大石榴,石榴籽之间的紧紧相拥代表着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一心,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石榴。
国画方向
作者:李春晖
导师:王好军
此幅作品属瓶花画类创作作品,以四联形式呈现,充满雅致韵味。画面中,形态各异的花瓶错落有致,分别插着梅花、牡丹、菊花、荷花等花卉,以细腻笔触勾勒花朵枝叶,设色清新淡雅又不失明艳,将花卉的娇艳与生机尽显纸上。瓶旁点缀的蔬果、草石等,丰富了画面层次,增添生活意趣。题字与画面相得益彰,不仅增添了文化气息,更借花卉传达出不同寓意,如梅花傲雪象征高洁,牡丹盛放寓意富贵等,整体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艺术氛围。
作者:张小杭
导师:李芃
这幅作品名为《百味人间》,以水墨人物画的形式呈现。画面中,有街头奋力推车互助的路人、摆摊卖水果的商贩、专注理发的手艺人、悠闲拉二胡的老人等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作品聚焦平凡生活瞬间,展现出市井生活的多样与质朴,于烟火气中传递出人间百态,让观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度,也体现出创作者对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
作者:赵雪婷
导师:王好军
《游园逸景》是一幅园林山水画作品,其表现对象为享有“江北第一私家园林”美誉的宛园。画作以细腻的笔触、淡雅的色彩,将宛园的精巧景致一一展现。画面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树木形态各异,枝繁叶茂,运用丰富的墨色和笔法,展现出它们的生机与姿态和园林的古朴宁静。园内湖水留白的处理扩大了画面空间留下来想象空间。作品旨在描绘宛园景色,传达园林文化魅力。
作者:陶晶
导师:冯保荣
《小城遗风》是以聊城古楼建筑群为创作主体,采用宿墨技法创作的一幅国画山水作品。整幅作品向观者传达出水墨淋漓之感,将九幅小品以拼贴的形式组合,既增加了作品形式感与趣味性,又较为全面的展示出古城生活的丰富多彩。
书法方向
作者:陈佩
导师:方建光
此幅作品从对临沂银雀山汉简的学习出发,在运笔上尽量贴近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中的“月战”“势备”等带有草意书写意味的篇章,让笔画更轻盈,在体态上则掺入了些许秦简,让有些字形更古拙,章法上通过小字径、字距小、行距略大于字距来实现气息贯通的整体感。
作者:王新月
导师:张函
本作品以行书笔意书写《落花诗册》,选取苏轼、刘禹锡等人诗词,取法文徵明之清雅流畅,兼融赵孟頫之端庄秀润。用笔灵动自然,线条柔中带刚,墨色浓淡相生,以表现落花飘零的婉约意境。章法疏朗有致,字距行间错落呼应,如花瓣随风轻舞,富有韵律感。创作中注重笔势的连贯与节奏变化,或疾或徐,或轻或重,使整体气韵生动。落款以小行书题跋,钤盖姓名章与闲章,增添文人书卷气息。作品以蜡染宣纸书写,更显古典雅致,既传承传统行书精髓,亦寄托对自然时序的感怀。
作者:袁之琳
导师:方建光
此作品是拟钟繇、宋儋笔意为创作风格,节录《山谷题跋》为创作内容的小楷作品。首先,在用笔方面,具有聚散含蓄的特点,在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具有古拙的特点,在保证力度的前提下,用笔灵动多姿,使小楷在拙朴之外仍保留着灵动的趣味;其次,在章法方面,在空间上有舒朗通透的视觉感。字与字之间在相互呼应的同时,营造了空间上的留白;最后,在结字方面,体现了古拙的雅韵和浓厚的魏晋情怀。
作者:冯凯璐
导师:刘昆
《赠张抱一行书诗卷》是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所书,崇祯十三年王铎父病故,其为父服丧至怀州期间受到怀州地方官员张抱一的宽慰和款待,并于崇祯十五年作此诗回赠。此诗卷是王铎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作,技法醇熟老辣,风格潇洒恣肆,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笔者明确书法表达和提高艺术审美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发。
部分作品展示・艺术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作者:国宪潇
导师:王蕊
作品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为主题,将节气与象限相结合,采用圆形布局呼应节气轮回,四个节气分别占据圆形的四个象限。作品将传统节气文化与现代几何美学相结合,以简洁而富有创意的视觉形式展现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同时深度融合节气对应的传统习俗,提取其元素符号,赋予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任我行
导师:孙秀霞
《山海绮梦・瑞兽呈祥》系列海报以现代设计语言重构《山海经》中的十大瑞兽,展现青龙腾云、白虎啸林、朱雀浴火等神话意象。画面以流动的笔触勾勒瑞兽的矫健姿态,既保留古籍中敬畏自然的古朴神韵,又以动态构图与色彩张力赋予传统图腾现代生命力。十幅作品融合神话叙事与当代视觉语法,在瑞兽翱翔潜游的瑰丽场景中,构建一座贯通古今的文化桥梁,让千年传说于斑斓色块间焕发新生。
作者:付文娜
导师:李凯
本作品以山东黄河文化沿黄流域的菏泽牡丹文化为背景进行设计。菏泽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选取“二乔”品种进行设计,提取传统牡丹纹样,通过可爱的卡通形象和丰富的表情包设计,再结合当地的著名建筑,传递情感和故事,使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既是对传统黄河文化的现代诠释,也是对菏泽地域特色的精致呈现,从而进一步推广菏泽牡丹文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辨识度和美誉度。
作者:张睿阳
导师:万桂香
聂家庄泥叫虎IP形象设计说明:本设计以非遗聂家庄泥塑为灵感,提炼传统泥叫虎憨态可掬的造型精髓,结合现代萌趣审美打造文化IP。主体形象以圆润饱满的虎身为基础,保留标志性昂首啸天姿态,简化传统彩绘纹样为流畅色块,虎面以抽象化“王”字纹点睛,虎耳缀以牡丹祥云浮雕,呼应高密年画元素。色彩沿用朱红、明黄与石青三原色,通过渐变晕染增强立体感,模拟泥胎质朴肌理,传递“虎佑平安”的吉祥寓意。形象可增设张嘴吹气、虎尾摇摆等动态延展,适配文创产品与数字化传播。整体设计在保留乡土艺术基因的同时注入年轻活力,以亲和力载体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作者:李超
导师:张西同
现代幼儿美术教育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更关注儿童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本设计以情感化表达为研究主题。围绕绘画、书法、娱乐、陶艺、启蒙、手工等多功能区域,探讨如何通过情感化的空间设计,提升儿童在美术教育中的体验。
作者:傅龙
导师:刘春景
该项目设计主题是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设计,旨在在校园内建造一个具有生态意识活动公共空间,在选地建屋和设计布局的时候,注重最小化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且最大化与周围自然环境的接触和互动。因此建筑材料选择了废物再循环的可持续材料,如玻璃和木材,以及一些环保技术,如光伏发电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同时注重建筑功能多样性与个性的融合。使大学生能够在空间中得到自然的疗愈和精神的满足。
作者:许万坤
导师:傅金辉
本项目地点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套内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一共三层。社区地理位置优越,房屋居住者为一家六口,三代同堂,老人一位,需要护工照拂,夫妇二人(50多岁),长子夫妇二人(20多岁),小女儿大学在读。结合当地气候因素,本方案把保姆放置一层,老人和中年夫妇放置二层,年轻夫妇和小女儿放置三层。
作者:宁琳琳
导师:傅金辉
本次设计是基于代际互动领域下的新问题、新需求、新交互,以增强家庭三代间互动沟通为主题,通过对住宅代间区域的研究,将居室划分为共享和私密两个模式,使住宅既能统筹三代共性需求,也能兼顾三代差异化特征,最大化的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和更舒适的居家体验。
审核 史秀娜 王蕊 孙艺